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正文

世界微资讯!宋代州桥长啥样?开封画家用《清明上河图》手法复原

顶端新闻记者 黄亚芳

市井繁华,人潮如流,每逢月夜,天阔地清,到处着银……古时在州桥之上看月夜汴河景色迷人,故称汴京八景之一“州桥明月”。如今,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开封城市中轴线跨越汴河的地标性建筑——州桥,逐渐揭开神秘面纱。

开封画家管海龙历时近一年时间,追踪州桥考古发掘的进展,通过六次底稿的修改,完成了今天的《宋代州桥想象复原图》。他告诉顶端新闻记者,目前这版复原图还不是终稿,还在随着发掘的过程进一步完善。


(资料图片)

△管海龙正在绘图

复原不同于创作,州桥复原如考古般拨开迷雾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宋朝诗人范成大写出了曾经州桥一带的辉煌。

管海龙在创作前期,通过大量史料的考证与研究,开始了宋代州桥的复原。“最早的时候文物还没有完全浮出土面,随着明代和宋代的遗迹的出土,并结合出土图片和专家的指导,我先后复原了宋代和明代的州桥。”

工笔、线描,还是重彩?到底该如何表达?经过一点点的整理,管海龙最终决定使用《清明上河图》的绘画手法去复原作品。

与艺术创作不同的是,复原要以尊重事实为出发点,再融入美学上的考究。管海龙经过反复修改,按照历史的测量数据、人物、街道情况等,对复原图的细节进行了描绘。

“艺术创作与考古复原不同,它不单单是一张图纸,也要在作品中融入感受,赋予当时那个年代州桥上下发生的故事和宋代州桥周边的文化气氛。”管海龙说。

△宋代州桥复原图手稿

随着州桥遗迹的发掘进程,管海龙的复原也如同考古般拨开层层迷雾。他在州桥复原图细节的刻画上进行了反复打磨,比如在宋代州桥河岸两边的瑞兽出土浮现时,管海龙也去到了考古现场,亲眼目睹了宋代州桥遗迹的发掘。

“我参考了《东京梦华录》等历史文献的记载,‘水兽’这一名字也是通过文献考证的,州桥周边是否热闹,是否有商贩等等。”

管海龙回忆,在考古现场时,他想象着古人走在当时的州桥,古人生活中的车水马龙仿佛浮现在眼前,能够亲身感受到文化气息。以一个平凡老百姓的视角去回望古人的生活,发现他们的故事,从而还原历史场景,他认为是非常有趣的。

△宋代州桥复原细节图手稿

作品凝结家乡情节,艺术创作与文化根脉息息相关

管海龙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谈及此次复原图的创作初衷,他表示,此次复原饱含了他对家乡出现文物的情感。

“开封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傲气,我们对自己的城市非常骄傲,这是从骨子里流传下来的文化基因,是无法磨灭的,可能身处乡村,但是本土的文化基因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对家乡的热爱也是如此。”他说。

开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是融入这片土地基因中的。管海龙向记者举例,外地人可能觉得开封的‘吃’很有名,但‘吃’其实也是源于文化意识的。“吃的作用并不一定是仅仅是饱腹或者美味,实际上是一种体会。无论是味道、文化、艺术,它传达给人的是独特、有魅力、鲜活的城市文脉,我想千年的文明体系是延续至今的,这也是我作为开封人最骄傲的一点。”

△明代州桥复原图手稿

管海龙从20岁开始学习画画,如今的他供职于开封美术馆。40岁出头的他经过多年的创作与沉淀,对“艺术”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艺术是一种感受的表现,而绘画这种艺术形式的可贵之处就是能让大家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来感受到艺术家的认知。

他认为,中国的艺术一直和文化体系息息相关,尤其是中国传统绘画,透露着艺术对于文化地映刻于追求。“文化不一定仅仅是一种文字,它可以是一种感受、一杯茶,如小桥流水般滋润着这片土地的人。”

在此次州桥复原图中,不仅有作者对实地图片和场景的反映与刻画,也融入了管海龙对开封这片土地与历史的理解,让我们在他的绘画中,梦回“州桥明月”。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