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推荐 > 正文

广西“匠人”是怎样“炼”成的?听听他们怎么说→ 天天热闻

近年来,自治区总工会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和劳模工匠,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6月6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先进典型记者见面会,邀请到五位优秀工人代表与记者朋友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奋斗经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闻发布会现场。

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郑志明,现任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特级技师。郑志明从事的是汽车制造业,见证了我国汽车制造行业飞速发展的历程。从上世纪80年代研制第一台微车时,曾拆解外国车零件研究,到如今中国产的新能源汽车享誉世界,我国正一步步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在关键核心领域,郑志明和他的团队不断创新,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自主研发的微型车后桥自动化后焊接生产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技术不输国外。

郑志明发言。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治区劳动模范、广西工匠周磊,现任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电气技能专家、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周磊21岁参加工作,是一名电工,擅长于冶金自动化设备维护工作。周磊带领创新工作室团队,围绕生产稳定顺行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自主研发《热轧钢卷内圈全自动贴标装置》,完成《热轧厂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探索及应用》等82项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为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周磊一直扎根一线岗位,现在是一名特级技师,结对培养了22位徒弟,培养出多名全国技术能手。周磊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

周磊发言。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西工匠程克辉,现任中建电力防城港核电项目部副班长、技师,也是防城港核电站的一名核级焊工。目前程克辉已经在焊接一线工作了17年,工作以来,不断摸索、钻研焊接技术,掌握了十余种焊接方法,培养了数百名核级焊工,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工匠”等荣誉。

程克辉发言。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西工匠付冲,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生产一部设备工程师。今年是付冲在石油炼化装置生产一线工作的第16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始终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使命,带头践行“协作、创造、奉献”的企业文化,先后参与了20多项装置平稳优化和设备技术攻关,累计为企业创效超过3亿元,曾获得“钦州工匠”“广西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付冲发言。

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甘廷琨,现任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首席技师,主要负责协助车间的生产组织、现场管理和科研攻关改进工作。甘廷琨全身心投入氧化铝生产工作已经29年,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曾荣获广西分公司“岗位技术操作能手”“金牌工人”“劳动模范”“中铝大工匠” “中铝集团技能大师”等荣誉。2021年甘廷琨带队参加46届国际质量小组会议,在比赛中荣获最高奖项——金奖。2022年中铝集团第四届“最美中铝人”,今年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

甘廷琨发言。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郑师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与您展开了一段亲切对话,并对产业工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近年来,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产业工人待遇不断提升,成才通道进一步畅通,请谈谈您的体会。作为广西首位“大国工匠”,能否给立志通过奋斗实现自身价值的年轻产业工人一些建议?

答:我刚开始工作时,也没想那么长远,只是想保持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能够像师傅们一样取得成绩,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2018年国家出台了“双向互评”政策,我于2020年获评高级工程师,2022年又获评广西首批特级技师,突破了我预期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我从籍籍无名的普通钳工成长为专业技能过硬的技能大师,享受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待遇,得益于自治区总工会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的“技能广西行动”方案、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意见等政策,让我们产业工人真正在职业上、待遇上、社会地位上实实在在获得了好处,也让我更有干劲。现在我们技术工人不但工资待遇提高了,而且我们的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我去年当选了党的二十大代表,另外,我的工友丘柳滨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自治区党委委员,周颖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当前全社会都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支持,让技术工人发展的舞台更加广阔了,上升的空间也更大了。

在党的二十大期间,总书记到我们广西代表团参加讨论,总书记说:工人阶级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觉悟。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觉悟。以前生产线几乎全是靠手工操作来完成加工生产的,如今,工厂生产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车间里机器人围着设备转,生产线上到处都是机器人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机器人自动化控制技术、数控编程技术等,才能完成生产任务。另外,很多精密的产品和设备的组装调试等还是需要人工来完成,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产业工人掌握高超的手工技能和经验。所以,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掌握更多先进技术、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方法,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才能把中国的智能制造推向世界。

问:周师傅,我们了解到,您21岁参加工作,27岁就成为柳钢集团最年轻的技能专家,成长特别快,能分享一下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又是如何走出困境的吗?

答: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选择从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回到一线班组历练,当时,我们班的师傅都说,“这个傻仔,好好的办公室不坐,非要选择回来吃苦”。当时大家都觉得,我比较“轴”,其实,这件事,我有着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有足够的信心。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单独列为一部分,高技能人才,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报告中专门强调的,并列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组成部分。大家看,高技能人才都成了国家战略重点,还有大家所熟知的“新八级工制度”,工人的前景非常好!在我们广西柳州,从人才新政 1.0到2.0版,龙城金蓝领计划,给予了我们产业工人最好的激励政策,让我们备受鼓舞。同样,在柳钢集团,2016年新版员工晋升发展管理办法,我们工人成为了企业“三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战略、地方有政策、企业有措施,我们产业工人,发展前景广阔,面对未来,我们信心十足。

第二,我有把工作干好的自信,不负这伟大的新时代。2014年回到班组的时候,提升设备维护能力,掌握保持设备稳定的诀窍、方法,成了我花时间最多的一件事情,其间我有幸学习到宝钢的设备点检管理方法,它是按规范的周期、方法和标准、对设备指定部位进行检查,再进行状态的倾向分析和处置,用科学的方法预判设备隐患,我们亲切称之为设备的“保姆”。2015年,当我再次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时候,我将当设备“保姆”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使我管理的生产线卷取区域设备故障率,通过两年的努力降低了56%。同时,我也在柳钢推广这项设备点检管理方法,培养更多的设备“保姆”,其间产生了多位柳钢技术状元。2020年,我负责集团公司参加全国设备点检管理职业技能竞赛的培训和选拔,最终我们的选手在连续两届全国决赛中,获得第一名。当好设备“保姆”这件事,不仅我学会了,我的同事也成为佼佼者,这让我对干好工作充满自信。

第三,我有咱们工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面对未来,我有三个目标,一是努力学习补足短板,在工作中继续追寻我想要的完美;二是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三是加强交流相互借鉴,与同事们一起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中国制造高质量转型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贡献力量!

问:程班长,您好,成为一名优秀的核级焊工,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今年3月,我国西部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正式商运投产,能分享一下您参加“华龙一号项目的经历吗?

答:焊接是一门既考验眼力、手力,又考验耐力、定力的技术活,而核电对焊接质量要求更是极高。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核级焊工,需要经过层层考核。比如专业对口的学生入职后需经过一年以上的培训,培训合格后,再考取国家核安全局发放的核级证。拿到核级证书后还需要进行两个月岗前培训才能去现场焊接。我们也会去参加全国的焊接比赛,通过横向比较,不断提升技能水平。2017年公司成立“华龙一号焊培学院”,我们的学员曾参加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全国前十名的成绩,进入国家队集训。今年3月,全国建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焊工决赛,我们参赛的学员中有8名获得一、二、三等奖。通过比赛交流学习,也能快速提高技术水平。

防城港核电项目二期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焊接在核电站中大量应用,焊接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核电站的质量,因此焊接质量的控制就十分重要,焊接的品质标准非常严苛,对我们一线焊工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整个钢衬里和穹顶直径45米,高度66.706米,焊缝长度达到9452米,钢衬里作为核安全的一道屏障,焊缝都需要经过X光射线,不但要保证外观质量还要保证内部质量,比如气孔、夹渣等。夏天阳光照射过的钢板和焊接熔池散发出的环境温度能达到四五十度,而为了防止焊花溅伤自己,我们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进行焊接作业,一天下来衣服都能拧出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我们不但要保证进度,还要保证质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3月防城港3号机组开始投产发电,年发电量近100亿度,能够满足1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年度用电需求。作为参与建设中的一员,我感觉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问:付冲师傅您好,您从大学毕业就进入石油炼化装置生产一线工作,在异地他乡一干就是16年,能谈谈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吗?这几年让您感受最深的变化是什么?

答:让我坚持下来的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对石油工作的热爱。高中的时候,我通过学习得知了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并深深地被老一辈石油人英勇为祖国献石油的奋斗经历所感动,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向铁人王进喜学习,做一名石油人。2004年,我从华北平原来到西北地区,也就是王进喜当年出发的地方学习石油化工专业,正式走上了石油路。

二是有优秀团队的带动。来到中国石油广西石化,我有幸加入了一个强大的团队,遇见了一批优秀的领导、师傅和同事,他们教会我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技术技能,带给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懈的追求希望。记得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正面袭击钦州湾,港区最大风力超过14级。那一天,我和工友们顶着狂风暴雨爬上74米高的框架,一个阀门一个阀门地检查、操作,不让物料泄漏。台风过后,由于温度和压力下降速度过大,中压蒸汽管网出现多处泄漏,我和我的同事们吃在现场、干在现场,用了七天七夜将管网维修好。在这期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

三是企业为我搭建了很多很好的平台。入职广西石化后,我从实习到上岗,从小徒弟到老师傅,从初出茅庐到身经百战,学到了丰富的设备专业知识和工艺操作经验,所参与的1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都成功运用到了一线生产中,为企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发挥了作用,我个人也成长为广西工匠,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因此,我感恩企业培养了我,平台成就了我。

然后,我谈一下这几年让我感受最深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回想公司建设前期,我们一大批青年学生到各家单位去长期实习,学习操作;开工期间,公司邀请多家单位几百人来帮我们开工;投产时,公司几次聘请外国的技术专家为我们做技术培训。经过一批又一批广西石化人团结奋进,我们取得了许多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自强。原来我们跟着师傅干,现在我们都当了师傅;原来我们请开工队,现在我们出门当开工队;原来我们学习国外技术,如今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实现了赶超。近年来,我们许多技术骨干受邀到兄弟单位,甚至到国外单位帮助他们开停工,或者提供技术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十余年的时间,我们取得了从跟学到领学,再到指导教学的转变,正是因为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技术技能,才实现了科技自立自强,我也为自己见证并参与了这个过程感到自豪。

问:甘师傅,我们了解到您和您的团队开展了许多技术创新,改进生产流程、优化指标,为企业创造了很多价值,打破了许多人对一线工人就是在流水线上出大力、流大汗的狭隘认知。请问您是怎么看待一线工人如何突破创新这个问题的?在创新过程中。您有什么体会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答: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案例,我们焙烧炉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是国内氧化铝行业的首创,在使用10多年后换热效率下降,蒸汽消耗升高到2300t/月。经过排查我们发现,是密集的换热器管束表面附着了厚厚的粉尘,就像绝热层一样,阻碍了热量传递。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清理管束上的粉尘积垢,我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最后我想到了用消防枪头冲洗,在换热器下部制作接料池接住冲洗出来的水,再用潜污泵打回我们生产流程的湿法部分,实现清洗零污染。这项改善后,我还设计了优化操作的标准和管理制度,使蒸汽月度消耗从原来的2300t降低到现在的不到100t,实现了正常生产蒸汽零消耗目标,为企业创效600多万元/年。我认为,创新并不一定是复杂、高端的工艺或技术创造,改变思维方式,使原来的问题得到大幅度改善,创造出好的结果也是一种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而我们基层一线工人是生产一线的实践者,最熟悉生产过程,最易于发现问题。创新,一线工人也能有大作为!

我从1994年进入氧化铝焙烧车间工作至今,已经29年,我和大多数平果铝人一样,在这里从青春年少到步入壮年。在焙烧车间的生产流程上,有很多是我提出创新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在创新中看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劳动的快乐。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个人也在不断成长进步,为了解决问题,我不断跨岗位、跨工序学习,阅读了大量书籍,系统学习氧化铝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从一名技工学校毕业的普通职工成长为企业的生产骨干,受聘为有色金属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专家,参与制定《氧化铝制取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我非常感谢工会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激励机制上打破条条框框,让我因技能而更有获得感,感受到创新有劲头、发展有奔头。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