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推荐 > 正文

杭州首次为古树名木保护立法 为百姓美好生活添“绿”意

山水入画的西子湖畔、千年流淌的大运河、“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西溪湿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对杭州的恩赐,也是杭州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诸多荣誉的幸福底色。

一直以来,市园林文物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市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公园城市”建设,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不断为杭州增“绿”量,为百姓美好生活添“绿”意。

杭州首次为古树名木保护立法

“世事更迭,时光流转,很多树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如今,它们老了,需要我们的共同守护。”

守古树、种新苗、当“园长”。今年顾盈带着孩子频频奔赴杭州公园绿地,只为参加系列园林活动。在守护“古树名木”活动上,她说:“孩子有幸免费认养了上城区古树公园内的一株百岁银杏,后续主办方还带着孩子们参与丰富多彩的全年活动,例如,树干刷白、生物防治、树叶画制作等,活动很好,以实际行动守护城市‘活’文物,也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绿色种子。”

古树越千年,枝繁遮蓝天。据统计,截至目前,杭州市共有古树名木29020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古树1000余株。如何更好地保护绿色“活化石”?前不久,杭州专门为它们立法——杭州审议通过了《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通过明确古树名木属地责任,设立保护标志和划定保护范围,立古树名木数字化档案,鼓励社会力量捐资、认养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

“古树名木是我市自然生态环境和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传递着杭州的山水城市理念,延续着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承载着人民群众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感情。”市园林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决定》可弥补古树名木法规体系的不足,为我市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强化保护意识、落实管护责任提供依据。

打造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

“以往看花展、赏花都要到景区,现在就在家门口。”家住城北体育公园的张晓是紫薇花爱好者,眼下出门就能看见品种丰富的紫薇怒放。

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园林间,杭州“动作不断”。

今年杭州公布第三批公园名录,13个区、县(市)以及西湖风景名胜区共122个城市公园入围。“2001年杭州公布第一批公园名录时,69处公园有44处集中在景区;2020年第二批公园名录243个公园中只有2个分布在景区;这一次不仅城区遍地开花,区、县(市)也涌现出很多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园。”这份变化,是杭州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的生动实践之一。

一直以来,杭州坚持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立足长远发展,夯实扩绿工作。以城市公园建设为例,十年来,不断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顶层设计,开展公园体系规划,推进城市公园建设改造,编制和发布《杭州市园林绿化“十四五”规划》《杭州市公园体系建设规划》《杭州市林荫道系统专项规划》《杭州市街心花园设计导则》等;2021年高质量实施杭州市政府民生实事“新建和改造50个小公园”项目,完成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小公园53个;2022年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体育局开展《杭州市区加快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计划到2024年在市区新建成200个各类公园……

2010年起,杭州创全国之先河,将月季搬到中河高架、上塘高架上……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杭州高架月季“空中花廊”建设已实现全市域高架月季总量达200万株,不仅深受市民百姓喜爱,也已成为杭州不可缺的美丽标签之一。

精细管养是杭州筑牢绿色的根基。为此,杭州坚持24年开展全市“最佳、最差”绿地系列检查评比工作,今年全市域检查绿地数量超500块创历史之最;为加快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180条“迎亚运”地铁重建道路绿化恢复工作,种植行道树近30000株;组织开展灵峰探梅、西溪花朝节等花事花展活动10余场受到市民追捧。

从1998年算起,杭州新增城市绿地100多平方公里,融山、湖、林、园、城为一体,集点、线、面成一网的城市绿地系统和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已初步形成。(通讯员 沈莺 记者 熊艳)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中河高架 上塘高架上 灵峰探梅 西溪花朝节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