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_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热门

1、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资料图】

2、岳飞 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3、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4、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5、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6、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7、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8、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9、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10、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11、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12、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13、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14、 2、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15、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16、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17、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18、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19、”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20、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21、 3、海瑞惩恶 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他在淳安任县令时,当时奸相严嵩正得势,气焰非常嚣张。

22、海瑞的顶头上司是闽浙总督胡宗宪,此人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他倚仗着有大靠山,不可一世。

23、 胡宗宪有个无恶不作的儿子,倚仗父势,到处非作胡为。

24、一天,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帮浪荡公子窜到淳安闲逛,并派人叫海瑞安排食宿。

25、胡公子的恶名海瑞早有所闻。

26、他想了一下,关照专管接待的驿站官员说:“他们不是奉公而来,照规矩可以不接待。

27、不过他们既然来了,就让他们住下,一日三顿便餐即可。

28、若他们胡作非为,及时报我。

29、” 胡公子一伙在淳安住了一天,便传来消息,说这帮人抢掠东西,调戏妇女,闹得城里鸡犬不宁。

30、海瑞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生了一计。

31、 晚上,胡公子等人吃饭时,桌上只摆了三菜一汤,而且无酒。

32、胡公子便破口大骂。

33、驿站公差辩解了几句,胡公子不由分说便命随从将他捆绑起来,吊打一顿。

34、 海瑞大怒,命衙役将胡公子一帮人捆到公堂受审。

35、胡公子一见海瑞,不肯下跪,高叫:“我是胡总督的儿子,要让我父知晓,轻则革职,重则性命难保!” 海瑞哈哈大笑说:“总督大人我是知道的,他可是朝中严太师多次夸奖过的廉洁奉公之人。

36、”“知道就好,赶快松绑,给我赔罪!”胡公子趾高气扬地说。

37、 海瑞忽地沉下脸道:“胡大人是大清官,你是他公子,怎会如此胡作非为?你哪一点像胡大人家的人!你是谁家的恶少,竟敢冒充胡大人的公子,败坏胡大人的名声?”说罢让衙役重打胡公子40大板。

38、 胡公子的一个家奴忙跪下说:“大人息怒,我们出游有老爷的亲笔信,可不是冒充的。

39、”海瑞狠拍了一下惊堂木:“大胆小贼,竟敢伪造胡大人信件,再打40大板。

40、”胡公子一伙人,吓得魂不附体,连连磕头求饶。

41、 海瑞立即给总督府写了公文,说有一起冒充胡大人亲属的案件,要求严办,接着派人押着犯人连夜赶往总督府。

42、人押走,县吏们很为海瑞担心,因为他们都知道,胡公子确实是总督的儿子,海瑞说:“正因为是真的,我才说他是假的,不以真当假,岂可打他40大板?”众人恍然大悟。

43、 胡宗宪看了海瑞呈上的公文,又看看被打得遍身麟伤的心爱的儿子,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44、 4、华佗治贪 三国时期,杨修和杨宕叔侄二人共事曹操。

45、杨修为相府主簿,杨宕为军需官。

46、杨修聪明博学,但恃才放旷,屡犯曹操之忌。

47、被曹操借惑乱军心之罪处死。

48、杨宕惧怕曹操因叔罪嫁祸于已,便想趁着近期押运军粮饷银之便,设法捞他一把,然后谢官还乡。

49、他惧怕曹操之威,又贪财心切,剧烈心理冲突引发了一种怪病:既不发烧,也不头痛,只是胸口胀闷,坐卧不安,请了不少医生诊治,不见好转。

50、 请神医华佗来诊,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个药方,嘱其依次服用。

51、杨宕先看第一个药方,上面写着:“二乌、过路黄、香附子、连翘、王不留行、法夏、毕拔、朱砂。

52、”熟知古文章法的杨宕,将这八味药名的头一个宇连、读:“二过香(相)连,王法毕朱(必诛)。

53、”他大惊失色,额头上冷汗直冒。

54、遂打消了大捞一把的邪念。

55、 接着,他又拿起第二个药方,一看顿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往后便倒。

56、原来,神医开的第二剂药方是:“常山、乳香、官桂、木香、益母萆,附子。

57、”把六味药名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其谐音便是:“常(赏)乳(汝)官(棺)木益(一)附(副)。

58、”杨宕大惊,吓晕过去。

59、家人见状,吓得慌了手脚,大哭不止。

60、 过了好一会儿,杨宕被家人哭声惊醒,睁开眼睛,倒觉得心清身爽,胸部再也没有胀闷的感觉,病竟痊愈了。

61、 华佗在一旁对杨宕说道:“你之所以胸部胀闷,是因为肚内瘀血积结,乃贪婪气郁积聚之故;现在气随汗出,吐尽瘀血,消积化痰,恶病已祛。

62、只是身子虚弱,还需调理。

63、我再给你开一剂药方,你服后便会健康如初。

64、”华佗随即给他开了一个滋补方。

65、杨宕去了贪婪的心病,又补了病后的虚弱,很快便恢复了健康。

66、 5、孙康映雪读书 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是家中很贫穷,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

67、于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夜间读书时,必须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用去一灯油,以孙康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负担不起,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

68、特别是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

69、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诵。

70、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三天两头下一场大雪。

71、冬夜,孙康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面对着北风呼啸的窗口又在背书。

72、背着背着,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他甚至怀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阳的时候了,等他披着衣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

73、孙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么一定也可以用积雪照着读书吧。

74、想到这里,他便捧起书跑到门外,一个人蹲在雪地里,借着积雪映出的微弱亮光来读。

75、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脚。

76、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

77、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

78、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过。

79、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最终摆脱贫困家境,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80、 6、华佗学医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痛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

81、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

82、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83、 华佗拜了师,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心侍候他们吧!”华佗一面耐心地侍候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

84、因此,在三年里头,他懂得了不少的病源、病理和用药方法。

85、 三年过去以后,师傅要他读些医书、药典。

86、从此,华佗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攻读起医书来。

87、 暑去寒来,又是三年。

88、一天,华佗正在读书.忽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

89、他摸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

90、”人们都责怪华佗不懂医道。

91、就在这时,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的本领的。

92、”众人听了,个个惭愧,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93、 有志者事竟成。

94、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

95、多看看新闻,有正能量的再发挥一下.。

96、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97、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98、尤其以勇敢闻名。

99、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100、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101、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102、  陆陇其,原名龙其,字稼书,清浙江平湖人;曾担任过嘉定、灵寿的知县。

103、  陆陇其素以孝闻名。

104、据说,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京城考试,一听说父亲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赶。

105、到了家里,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内室,只是席地而卧。

106、  他在灵寿当知县的时候,为政清简,深得人民爱戴。

107、有一天,一位老妇人来告她的儿子不孝,那是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

108、陆陇其对老妇人说:“我还没有小仆人,你的儿子可以暂时来帮忙,如果我找到合适人选了,我就给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

109、”从此以后,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陆陇其左右。

110、每天早晨,陆陇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门外,等母亲起来了,就照应着母亲洗漱、吃早饭。

111、午饭的时候,他在旁边服侍着,时常逗母亲开心;母亲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东西。

112、晚饭也是这样。

113、如果有点空余时间,就陪母亲说笑,讲些故事让母亲高兴。

114、母亲稍有不适之感,立刻找医生,买药煎药,几夜不睡也不知道累。

115、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个青年跪在陆陇其面前,请求回家看望母亲,陆陇其问:“你不是和母亲不和,为什么还要看她呢?”这位年轻人哭着说:“过去我不懂事,对母亲不好,现在好后悔啊!”于是陆陇其让他们母子相见,两人抱头痛哭。

116、青年和母亲回家后,与以前判若两人,后来因为孝顺在乡里闻名。

117、  孔融分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

118、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119、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120、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

121、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122、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123、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124、”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125、”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126、”  暖不忘寒  公元前654年前后,有人诬告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死刑,重耳为了逃命,连夜带着亲信家臣逃出晋国逃亡到了卫国。

127、但是刚到卫国,晋兵又马上赶来,重耳只能逃到齐国。

128、可是在慌乱之中,管家又带着所有财物逃走了。

129、他们身上没有半文钱财,大家只好忍着饥饿,那时候,连剩稀粥都成了救命宝贝。

130、就这样他们忍饥挨饿,终于到达了齐国。

131、  后来,重耳又流亡到了秦国,做了秦穆公的女婿。

132、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打算送重耳回国。

133、重耳在收拾行李时,打算把那些以前用过的破烂全部扔掉,看此情景,壶叔连忙劝说,可重耳不听。

134、这一切,全被孤雁听到了,他捧着一块白玉,要重耳把自己这样的老臣当成那些破烂扔掉,与重耳告别。

135、重耳很是吃惊,思索一番后,便命令兵士把破烂都捡回来,一再表达悔改之意。

136、回国后,重耳做了一国之君,他没有忘记孤雁和壶叔的教诲。

137、因为这样,他很快把晋国变成了一个强国,使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138、  重耳成为一国之君还听从教诲,不忘以前患难与共的朋友,不忘记曾经的苦楚。

139、愿大家都向重耳学习,勤俭节约,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金孝拾银  金孝以卖油为生,家中只有个老母。

140、一天金孝偶然捡到一包银子,约莫有三十两。

141、他高兴得回家告诉老母。

142、但金母却以“裴度还带”的故事教育金孝,让把银子还给失主。

143、   于是金孝回到事发地,恰好遇到一个外地客人正在寻找。

144、金孝告诉失主是他捡到的银子,并带着失主回家去银子。

145、不料失主却说银子原来有五十两,诬陷金孝贪污了他的银子。

146、二人相持不下,告到官府。

147、那县令是个清官,问明案情后,说:若是金孝赖了银子,为什么不全拿了?却止藏了一半,又自己寻找失主?若是金孝不招认,别人又怎么知道?可见金孝没有赖银之情。

148、接着县令判道:外地客人丢失的银子是五十两,金孝拾的是三十两,这银子不是客人的,这银两判给金孝,奉养母亲;客人的五十两,自去寻找。

149、”金孝得了银子,干恩万谢地跟老娘回去了。

150、大家无不称快。

151、  闻鸡起舞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152、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153、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154、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155、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156、开山救母的故事现在被一些老人搞得社会乱了,根本没有多少人愿意做好事,中华美德早在几年前毁了中华传统小故事——程门立雪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157、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158、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159、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160、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161、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162、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163、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164、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精忠报国 得意门生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