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富 > 正文

环球简讯:晋祠水稻:插下第一秧 种下新希望


【资料图】

晋源区北大寺村村民正在插秧。王惠林摄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5月16日,初夏时节,晋源区北大寺村大寺荷风苑旁,错落有致的村舍掩映在一排排绿树中,村后青翠的西山连绵起伏,水稻田宛如镜面。在一声“插秧节启动”的号令中,匀速前进的智能插秧机嗡嗡作响,把一株株健壮的秧苗均匀地插进稻田里,拉开了晋祠水稻插秧的序幕。
    200多亩优质水稻田经过春季精心翻耕及施用天然有机肥料后,土壤有机质明显提升。“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将北大寺村的15亩稻田作为试验田,引进17个新品种,严格按照有机标准,开展有机水稻种植示范。我们希望从中筛选出适应本地的、优质高产的晋祠水稻,并进一步推广种植,让更多市民吃到地道的晋祠大米。预计今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可达3300亩。”晋源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郭建平说。
    今年以来,晋源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深厚的农耕文化传统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品牌化打造”的思路,全面实施晋祠大米产业提升振兴计划,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特色观光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出台并推行专项奖励补贴政策,提高村民种稻收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全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晋祠大米产业发展驶入现代化、园区化、标准化、特色化快速发展的轨道。
    享誉三晋的晋祠大米,秉持着“北稻一绝、皇家贡品”的品质,有3300年的栽培历史。水温恒定、水质清澈的晋祠泉水,独特的千年黑色水稻土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晋祠大米颗粒大而饱满、色泽稍褐而透明、味道香甜而不腻、口感劲道而耐咀嚼的品质,赋予其富含人体所必须的钾、硒等微量元素且含糖量低的特性。
    从小生长在难老泉畔的山西晋之缘农耕文化产业园负责人职卫东,对晋祠水稻恢复种植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我把大寺荷风苑内的200多亩稻田全部流转了回来,今年要在农业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种好晋祠水稻,保护好华北这片稀有的黑土地,传承好农耕文化。”同时,在此基础上,职卫东还计划恢复晋祠千年水磨,用水磨碾米磨面,再现“72盘水磨昼夜不舍”的盛景。“下一步还将开办农家乐,把晋祠的特色美食更好地推广出去。”职卫东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王媛 通讯员杨润德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