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富 > 正文

如何避免跌入直播带货陷阱-当前速讯


(资料图)

直播带货,是当下购物的热门方式。据统计,2022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超过3.4万亿元,并且年增长率高达53%。一些知名主播一场带货下来,销售额经常破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直播销售乱象成为消费者维权焦点之一,假冒伪劣、货不对板、优惠差异等是主要问题。
    那么,如何避免跌入直播带货陷阱?太原市消费者协会特邀请3位专业人士浅谈他们对直播带货的看法。
    

直播带货:要想维权先录屏
    

太原市人大财经委预算监督科科长杨春霞认为,直播带货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主播群体良莠不齐等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虚假销售广告、设置“专拍链接”、引流造假、刷单炒信、售后服务差、退换货品难、“无曝光不赔偿”等诸多侵犯消费者权益问题。有数据显示,全国互联网政务平台12315热线曾在2020年收受并处理直播类投诉举报近2.55万件,其中因直播带货侵权引发的消费者投诉占到近80%。
    对此,杨春霞建议,一是政府相关行政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制保障体系,公开惩戒、曝光、及时封杀那些违反法规政策制度,特别是被消费者举报多、社会影响恶劣的平台和主播。二是加强直播平台的监管。引导各个电商诚信为本、守法经营,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维权。三是强化直播带货的维权宣传。消费者要对所购产(商)品信息和主播的广告语、各种承诺,尽可能录屏留痕,保留收藏相关IP地址链接,以免在维权时拿不出任何证据。
    

新消费模式:直播行业要讲诚信
    

厘清直播带货中各行为人的定位及责任划分,也将为直播带货下的消费者维权提供一些思路。
    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安雁认为,参与直播带货的各行为人,需要根据在实际广告直播活动中的具体分工来对应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比如主播身份较为复杂,应当对产品质量、宣传尺度有更高的把关义务。而网络平台在直播带货中的具体身份取决于其与主播和MCN机构的合作模式。如果网络平台本身就是电商平台,或深度参与直播所带商品的买卖活动,则属于《电子商务法》下的“电子商务平台”,需要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如果网络平台仅为《广告法》下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其义务仅限于通知、删除和明知、应知条件下的删除和断开链接。
    

特殊商品直播带货:便捷与风险并存
    

近年来,化妆品制假售假已逐渐形成“黑色产业链”。在线上,除微店、朋友圈微商、海外代购、电商平台等渠道充斥着假货外,平台直播带货也成为化妆品售假重灾区。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某些商家知假售假,不仅自开网店,还招募主播进行直播推广。打着“清尾货”的名义,以低价形式明目张胆售假,雇用网络水军刷好评的行径容易让消费者信以为真。当商品一售出,商家就会即刻删除商品链接和直播回放,即使产品有质量问题,消费者后期维权举证也困难重重。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治认为,面对直播带货行业,要加强其规范性和合理性,积极引导,用法律和制度予以规范。尤其是对一些特殊产品,例如食品、化妆品等,要提高准入门槛,保证产品质量,让消费者放心。
    太原市消协负责人建议,消费者要到正规合法的网站购买化妆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注册备案信息。对于有中文标识的进口化妆品,在购买或使用之前,可以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或者下载“化妆品监管APP”,输入信息查询该化妆品的注册批准或备案情况。
    

本报记者郝薇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