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富 > 正文

坚决遏制基本农田“非粮化” 安徽田长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日,记者从安徽省田长制办公室获悉,自2021年9月实施田长制以来,全省各地各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举措,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工作效能,有序推动田长制相关工作落实,取得了阶段成效。

按照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安徽省设立五级田长,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保护耕地的主体责任。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所有设区市和122个县(市、区、开发区)、1416个乡镇、15849个行政村制定了田长制实施方案,任务完成率100%。其中,设立市级田长202名、县级田长2078名、乡级田长8253名、村级田长23489名、村级巡田员(网格员)140968名,省、市、县相继设立田长制工作机构。

同时,安徽省出台了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及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了“十四五”高标准农田专项审计工作方案,从补偿激励、专项审计等方面有力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思路,“田长+检察长”“人防+技防”“一网四长”“多长合一”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等制度逐步落地。

据了解,安徽省田长制办公室从落实党政同责与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等方面,提出9条“长牙齿”的硬措施,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审计、巡视巡察内容,对耕地保护实行“一票否决”“终身追责”。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0964.4万亩,居全国第4位,粮食总产量817.52亿斤,较上年增加13.72亿斤,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为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安徽省安排1.29亿元专项资金,对2021年度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129个乡(镇)给予补偿激励。各地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建立农田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台,监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利用变化情况,田长制信息化监管台开始试运行。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安徽省田长制办公室 高标准农田 粮食总产量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