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正文

“2+1”产业实现较快增长 惠州做好“双统筹”实现“开门红”

崭新的园区、高大的工业大厦、智能的生产车间……在惠州德赛西威智能网联惠南工业园,37条生产线“虎”力全开,产品快速完成生产。到今年三季度,这里计划投入约65条生产线。作为从惠州成长起来的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德赛西威抢抓“双循环”机遇,业务版图逆势扩张,新园区投产带动产能大幅提升,1—2月工业产值同比增长逾七成,全年预计超过100亿元。

这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惠州这座新晋“万亿工业大市”展现出来的发展韧性、产业活力和巨大前景。作为毗邻广深莞的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做好“双统筹”实现虎年“开门红”,1—2月1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7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3位、10项指标增速居珠三角前3位。特别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动力增强,为惠州竞逐一流打开广阔空间。而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将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强实体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

在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内,塔吊林立,一排排厂房在建,千亿级现代产业新城显现雏形。截至目前,中韩(惠州)产业园智慧区片区共引进项目92宗,计划总投资82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1691亿元。在建的52宗项目中,12宗项目已经竣工,近期将陆续投产;4宗产业项目则已实现投产。

“我们坚持围绕产业链招商,聚焦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强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力争年内引进5家以上掌握关键技术的高成长企业。”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潼湖生态智慧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邓力对园区发展充满信心。

百里之外的惠东县白花镇,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多条市政道路已经建成通车,宇新轻烃综合利用项目等正在加快建设,并储备了30多宗优质项目。就在旁边,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正加快建设,争取今年完成产业园一期工程,尽快启动二期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并推动投产运营……

放眼惠州,从潼湖之滨到大亚湾畔,从东江沿岸到稔平半岛,项目建设场景一片忙碌。埃克森美孚、恒力(惠州)PTA项目……1—2月,全市19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7.7亿元,项目投资动力澎湃。

惠州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2月,惠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位居全省第1位;工业投资增长92.6%,排在全省第2位,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4.6个百分点,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高56.2个百分点。

更喜人的是,投资提速的同时,结构也更优了。惠州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1.9%,是2012年以来首次突破40%,比重自2017年以来首次超过房地产开发投资。这印证了惠州抓投资、稳实体经济的决心与力度。

一组数据显示惠州产业高端化转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1—2月,惠州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9.3%,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5.1%。在优质项目投资带动下,惠州实体经济的“四梁八柱”越打越稳。

“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会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对惠州稳增长起到积极作用。这是惠州经济增长的底气所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说。

保生产

“2+1”产业实现较快增长

在紧邻深圳的惠阳区秋长街道,全球最大手机玻璃生产商之一的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已有数万工人返岗。作为站在苹果、华为等国内外品牌手机背后的“隐形冠军”,这家企业的产品生产供应牵动着整个手机产业链。

针对临深且员工众多的情况,惠阳区成立了伯恩公司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下沉力量驻守企业一线,指导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并保障正常生产。正是在多方协力下,伯恩实现稳中有升,1—2月产值达47.66亿元,增长10%,全年产值有望突破600亿元。

视线从惠阳区转回仲恺高新区。作为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最早投产的项目之一,汉弘集团惠州研发、生产及供应链基地里,机器快速运转,正抓紧生产。今年1月,汉弘工厂从深圳搬迁到这里,仅一周就投产,预计全年产值12亿元。企业快速投产,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协调。基地负责人徐国权表示,园区在道路、水、电等方面配套都给予了积极支持。

春节以来,尽管受疫情影响,惠州政企合力推动复工,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在中海壳牌的乙烯工厂里,在TCL华星光电的模组车间里,在德赛电池的锂电池产品生产线上,工人和机器都在忙碌,从这里生产的产品最终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正是在“双统筹”之下,惠州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去年,惠州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跨入全国“万亿工业大市”梯队;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2000亿元,达2082.3亿元。今年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8.56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居珠三角第一、全省第三。在34个工业行业中,增加值同比增速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提高的行业有22个,显示惠州工业的“基本盘”更稳了。

当前,惠州正推进建设3个“国字号”园区和7个千亿产业园区,发力两个世界级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联动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2+1”产业集群总体向好。1-2月,电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生命健康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

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的同时,经济质量也更高了。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不断增加的产业技术“含金量”,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复元气

“内外兼修”激发市场活力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惠州的消费增长强劲。在疫情影响之下,消费市场需求仍然旺盛,展现的是经济逐步复苏的活力。

惠州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04亿元,同比增长7%,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高5.6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

具体来看,全市零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6.6%,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高23.5个百分点;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0.2%,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高12.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10个商品类别同比增速均超过10%。特别是线上消费增长较快,通过公共网络实现14.2亿元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9.2%,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高45.1个百分点。

这背后是惠州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多管齐下推动社会消费稳步复苏。

当前,惠州正积极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建设,发挥中心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的优势,不断做大现代服务业体量,并依托大型综合体、特色商圈、示范街区等,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并扶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推动消费升级,培育建设大湾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内需旺盛的同时,惠州这座外贸大市抢抓“双循环”机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进出口总体实现增长较快。“内外兼修”引入的活水,让市场“活鱼”更加活跃。

尽管受全球疫情和国际经济形势影响,1—2月,惠州外贸进出口总额457.8亿元,同比增长17.5%,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高11.3个百分点,增速居珠三角第3位、全省第5位,逐步恢复“元气”。其中,出口316.6亿元,增长14.3%,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高6.1个百分点,增速居珠三角第3位;进口141.2亿元,增长25.3%,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高23.3个百分点,增速居珠三角第2位。

正是“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惠州“经济之舟”借着“双区”建设和融深融湾的东风正在扬帆远航。(记者周欢)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内外兼修 市场活力 万亿工业大市 固定资产

热门资讯